配资股票开户 易雅静:解与构
另外,当地时间周五,欧洲央行两位政策决策者表示,该央行将继续加息,直到通胀得到控制。货币市场定价显示,投资者认为欧洲央行下月很可能再加息25个基点,但他们不太相信该央行会在那之后继续加息。欧洲央行管委会成员、法国央行行长弗朗索瓦·维勒罗伊·德·加尔豪周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倾向于从现在开始进行更有限的加息,正如我们昨天做的那样。这种节奏的变化必须被强调,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我们放缓了加息速度,并不是因为我们战胜通胀的决心减弱了。我们致力于到2025年甚至2024年底将通胀将至2%。”维勒罗伊称:“我们已经做了我们需要做的,即使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加息。”他解释道,欧洲央行加息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整个经济。欧洲央行周五公布的调查显示,经济学家已将今年和明年的通胀预期分别下调至5.6%和2.6%。但本周利率会议上提交给政策制定者的调查也显示,预计2025年的通胀率将略高于欧洲央行2%的目标水平,这可能巩固了欧洲央行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的决心,但更倾向于较小的加息幅度。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易雅静,《填满空白》,大型地面装置,2024
如果说易雅静的艺术作品创造出一个超出现实生活的幻想世界,让读者从中提取出种种关于潜藏于平淡无奇的庸常生活内部的内在自然的意味和共相,那么,在进一步打开,并深入这些艺术作品之前,可能需要预先建立一个想象的前提——即艺术作品并不总是建立在模仿论意义上的再现或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而是从根本上源自于艺术作品自身的材料、语言与结构。
换言之,当代艺术作品就其自身的表现方式和结构本质而言,其目的并不在于描绘现实、创造奇观或者输出知识或信息,而是以作品为媒介形成一种召唤观众参与共同想象的情境。这样,艺术作品就不只是具有指示功能的符号,而是作为现实的一部分存在,成为理解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方法,并且在这种方法的意义上与世界发生连接,对观众产生作用。
易雅静,《填满空白》,大型地面装置,2024
易雅静的作品并不会将我们直接引向某种实在的客观对象,而是对尝试范围内的日常经验的解构与再编。
这首先体现在她对创作材料的选择上。不论是编织袋、透明胶带还是水管、塑料片、树脂,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却并不引人注意的“透明”的存在。
事实上,现代人的生活之中到处充斥着这类价格低廉、形态简单、用过即弃的人造物,同时这样的物件也会反过来塑造现代人的生活。我们依赖这些廉价便捷的工业产品,也相应地钝化了自己的身体感知能力与创造能力,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如同那些材料一般被编织进同质化、规制化的社会运行机制之中,按照现代资本主义系统设计安排好的生活方式过着索然无味的生活。
可以说,这样的材料指向的不是现实生活的表象,而是深藏其后的那个社会运行机制。故而,这些材料可以在社会政治与历史文化意义上归入到某种非个体化的政治学与语义学的范畴之中。
易雅静,《徒劳地幻想一片荒原》,悬挂装置,2024
然而,这些冷漠的非个人化的材料要在易雅静的艺术世界中生成具体的艺术语言与艺术形态的时候,则必须经由艺术家个人化的想象,或者说某种诗性的想象力活动,在人的经验、情感、价值观念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范畴中被建构起来。
在作品《徒劳地幻想一片荒原》中,编织袋不再是编织袋,而被巧妙地意象化为“草原 沼泽 森林/梦境 水汽 呼吸”,而她对编织袋的分解与重构则成为了“一个人出发寻找荒原”,是一种精神性的心路历程。
于是,沉积在编织袋的“实用性”之中的那种生活之平庸,在她的手中荡然无存,而成为诗性的想象——随风摇曳的疏影,成为久未放晴的阴霾,成为浪花溃散残余的些许白沫。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琢磨这些意象,或许就会在那诗意的背后体会到某种深刻的批判性。
这些意象显然不是脱离现实的天马行空,而是对我们寄托在物质生活之中的种种幻象,感受到艾略特笔下那如荒原一般的病相——社会犹如一片荒野,人们精神空虚。那些轻微飘动的白色编织丝线,仿佛在暗示我们,一切被虚构出来的幻象,“如一堆破碎的偶像,承受着太阳的鞭打”。
易雅静,《徒劳地幻想一片荒原》,架上装置,2023 photo:song jida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平庸乏味的现代生活中,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自然”呢?
我们无法像理性主义、科学主义所推崇的那样,作为纯粹的观察者、实验员或裁断者,客观冷静地将“自然”从生活中剥离出去,当成某种外在的控制对象来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内在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人的内部同样存在着一个无限大的自然。
找回属于自己的自然,未必就要像梭罗那样,“借来一柄斧子,走进瓦尔登湖的森林里”。而是让自己成为连通内外两种自然的媒介,通过自己的想象与艺术实践,从因资本的加速发展而不断角质化的平庸生活中,易雅静的艺术创作或许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重新诠释自然的尝试。
易雅静,《凝视》,架上装置,2020 photo: song jida
《凝视》既是一种生活中的观察与实验,一种乏味的工业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再次成像,又在某种更根本的意义上表现为一种无机物的有机化,在工业产品中重新发现自然状态的尝试,也相应地成为了一种人与物的关联、矛盾、模拟与度量。
视频影像中,那静止不动的镜头语言模拟了凝视这种负重的、有情的视线,摇曳的光影与静默流动的树脂,让凝视不只是形式主义的观察,而是一种经验感知与诗意想象的过程,是人、物、景融为一体的过程。
重要的不是物的性质,而在于人的行动。人与自然的割裂,是人自我遮蔽、自我放逐的结果,而对被固化的物展开诗意的想象、创造性的运用则源自于人内在的自然性。
虽然“只是时而看着看着思绪就不知道飘到何处,时而又会被晃动的光影所吸引,从而忽略了树脂的流动,所以不得不再次打起精神去注意这些细微的变化”,却让易雅静找回了被我们遗漏的“万物在时光流逝中的变化形态。”
易雅静,《共同流逝的19分48秒》,影像作品,2024
诗意的想象、创作性的实践便是生命对空无的填充。物一旦被既有的定义、功能、性质所限定,就失去了灵魂,是“静止不动”的死者,而生活一旦被物反向塑造,就成为了一种充满虚无的空白。
作品《填充空白》通过“材料的单一”与“形式的无限”之间的两极张力,在单一与多元、无机与有机、个体与群体、独特与普遍的辩证意义上,将现代生活的困境与悖论,表现为独异性与普遍性的巧妙且和谐的融合。
《填满空白》,2024,日本横滨BankART KAIKO展览现场
作为主要的创作材料,透明胶带是单一的、无可替代的,同时也是重复的、普遍的。
相对于此,作品中由透明胶带营造出来的“素淡 绮幻 通澈 萦纡 空明 朦胧 飘忽 伫立 凝滞 涌动 沁入 填满”,指涉的多元、复杂、混沌、整体的想象场域不仅是个体情感与个体经验的无限叠加,更是形态内在的独特性与普遍性的融合与延展。
多元、复杂的整体状态并不是孤立的单一材料的机械汇总叠加的量,而是作为整体和概念的不确定、不可预测的质。这样形成的这个作品所象征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情感的混沌性、复杂性,是以人的个体实践与情绪感受的主观性为中介,从而显现出潜藏在每个人生命之中的某种可知、可感且可共享的内在自然。
易雅静的艺术创作既是一个“解”的过程——将固化的日常物瓦解为单一平等的材料,成为微弱的痕迹,也是一个“构”的过程——将单一材料重新融合成一种生命状态的隐喻。
通过“解”与“构”这两个基本动作,她巧妙地让有机的、自然的、差异的、不确定的生命状态在无机的、机械的、重复的、僵化的工业人造物中重新显现。
日本横滨BankART KAIKO 2024展览现场 photo:song chen
〇
艺术家
易雅静
1990年出生于广西,现工作于北京、东京。研究生毕业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从2018年开始围绕日常材料进行创作,表达形式为装置、平面、影像等。通过对材料的解构、叠加、再造出材料的另一面,去回应内在心中感受到的自然物带来的各种舒适印象的交融,进而创造出“内在的风景”。
主要展览有,2019年SICF20(东京Spiral),2019年《内在的风景——填满空白》个展(东京弘重画廊),2021年《内在的风景》个展(明写館meisyakan),2023年《徒劳地幻想一片荒原》个展(北京太和艺术空间)。
写作者
林叶
艺评人、译者、策展人。主要从事视觉文化的研究与摄影理论翻译工作。
展览信息
《微弱痕迹》 易雅静个展
地址:BankART KAIKO(日本横浜市中区北仲通5-57-2-1,马车道车站a2出口)
时间:2024年6月28日~7月21日11:00~19:00(休馆日:7月1日、8日、16日)
〇
劳大伦说,劳家辉本人也对虚拟文化挺感兴趣
付经岩|田园谐趣?快来数一数有多少只兔兔在说微言大义!
变形与时间:再看自然
牛玉河:在做一个有趣的人方面,继续做着无效的努力。
戴陈连|“艺术就是又当又立”
山本捷平|没理由的反叛,是一种怀乡病
全能琪:旧梦与暗流。
把艺术拉出圈外
你还可以在微博找到我们
@象外的象外
投稿邮箱
263419055@qq.com配资股票开户
发布于:北京市上一篇:a股杠杆 电力板块崛起!70%上市公司业绩飘红,三峡水利净利润暴涨684% 下一篇:炒股什么叫杠杆 800万还不是最贵的,盘点最贵停车位